改革开放40年,株洲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实实在在

株洲房产资讯频道 2018-12-14 09:58:0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改革开放40年来,株洲文化事业取得大繁荣大发展,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城市文化软实力也大大提升。建设“文化强市”,打造“人文城市”的决心更加坚定、行动更加迅速、措施更加有力。

新闻发布会现场。

书屋吸引众多市民。

株洲新闻网12月13日讯(记者 谭筱 通讯员 谢昱婷)12月13日,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全市文化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举行,市文体广新局对外发布文体广电新闻出版事业改革发展40年来取得的各项成就。

欢乐潇湘活动现场。

市民走进影院。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40年间,株洲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每年将10余项民生实事纳入市政府“民生100”工程,基本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坚持文体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年均免费放映公益电影2万余场,举办公益讲座200余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3000余个。

实施公共文化品牌培育工程,结合“一县一区一品”,共培养品牌服务项目60多个。“周周乐”坚持20多年,惠及观众600余万人次,“株洲读书月”连续举办十一届,城市阅读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二。湘江边上的旧书摊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读书界有影响的人文景观。打造数字服务平台,采取PPP模式在全国率先推出的“韵动株洲”综合文体服务云和智能文化岛,成为运用“互联网+”打造“精神阵地”的成功示范。

推进服务创新助力精准扶贫,探索了“文化+电商”“文化+旅游”“文化扶贫宝”等文化精准扶贫模式,开展“罗霄放歌”,建立覆盖湘赣两省四市九县的区域文化展演机制,每年组织一次大型公益巡演,让罗霄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百姓平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群文活动丰富。

大型民族歌剧《英·雄》剧照。

文艺精品佳作不断

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完善。文化站设置率达到100%,建成合格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41个,建成农家书屋1561个,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新建“乡村大舞台”167个,改扩建“乡村大舞台”1400多个,实现了村村有文化活动场地。

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株洲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每年创作推出大戏2—5台,美术书法摄影作品500多件,音乐作品30多首。

其中,大型音乐剧《天使合唱团》荣获湖南省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大型民族歌剧《英·雄》成为文化和旅游部重点扶持的九部民族歌剧之一,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晋京演出,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10月,该剧获得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并坚持巡演43场,实现了口碑和市场的双丰收。

2018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株洲站)暨青奥会选拔赛。

体育事业强基拓优 呈现良好态势

40年来,我市打造了市体校、市少儿体校等多个高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高级传统项目学校和高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在皮划艇、赛艇、摔跤、花样游泳、柔道、蹦床、篮球等项目上保持全省先进优势,并向国家队、省队培养输送了郑波、眭禄、李玄旭、包宜鑫、谭佳薪等一批优秀运动员。2018年第十三届省运会上取得86金92银79铜,金牌总数、总分稳居全省第三。

工间操、运动会是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最主要方式。如今,全市年均举办各类大中型体育活动120次,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场。单项体育协会和社团达到68个,数量位居全省排名前列。如今,各式各样的跑团、健身俱乐部让人们可轻松找到志同道合的健身伙伴。全民健身舞出了时代律动,跑出了时代新风。

市民排队领取电影票。

入选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

到2017年,株洲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83.2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占GDP的比重的7 .1%。电影市场上升势头强劲,2017年全年票房1.28亿元,全市电影消费主体达410万人次,直接带动文化消费2000多万元。文化创意和高雅文化艺术市场动能强劲,株洲声色艺术工厂项目、神农大剧院等打造了“文化惠民窗口”的城市名片。

2017年,我市入选排名前列批第二次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整合全市文体资源,串联全市精品文体娱乐活动,在全市掀起新一轮文化消费高潮,进一步激活文化市场消费。如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力支撑。

文化馆新馆。

遗产保护创新突破

全市登记的文物点由1987年的556处上升到现在的2351处,总数跃居全省第二。全市馆藏文物从600件上升到4.6万余件,并确立了我市以恐龙化石、炎帝陵、茶陵石头古城、土地革命文物群、陶瓷大遗址、书院文物、工业文化遗产等七大品牌为特色的文物资源体系。

40年来,株洲共申报高级非遗保护项目2个、代表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3个,代表性传承人7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73个,代表性传承人71人。百万炎黄子孙赴炎陵寻根谒祖,炎帝陵祭典香火未断。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走出国门,享誉世界。炎陵客家山歌、醴陵星子灯、白井剪纸走进校园,株洲的非遗传承与保护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发展。2018年,《株洲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获湖南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成为全省排名前列个工业遗产保护地方法规。

改革开放40年来,株洲文化事业取得大繁荣大发展,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城市文化软实力也大大提升。建设“文化强市”,打造“人文城市”的决心更加坚定、行动更加迅速、措施更加有力。

来源:株洲新闻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