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推进技术创新打造"株洲样本"

株洲房产资讯频道 2018-08-16 10:01:2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日前,产自株洲、高于欧洲标准的蓄电池电力地铁工程车启运悉尼,我国蓄电池电力地铁工程车首次进入澳洲市场。得益于技术创新,一批又一批的“株洲制造”,为“中国制造”代言添彩。

国产蓄电池电力地铁工程车。( 受访企业供图)

日前,产自株洲、高于欧洲标准的蓄电池电力地铁工程车启运悉尼,我国蓄电池电力地铁工程车首次进入澳洲市场。得益于技术创新,一批又一批的“株洲制造”,为“中国制造”代言添彩。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对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作用。2013年在湖南视察期间更作出重要指示:“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及早转入创新驱动轨道上来。”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是对时代发展主题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优势产业集聚地的殷切嘱托。

2012年8月10日下午,世界首台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在株洲下线。

创新,是工业株洲与生俱来的“基因”。近年来,株洲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创新成果加速涌现,诞生了世界首台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国内首列中低速磁浮列车、全球首列虚拟轨道列车等一批高端新技术、新产品,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一路飞驰。

“沿着旧地图,永远找不到新大陆。”今天的株洲,站在新的起点,正朝着加快建成“一谷三区”、实现“两个走在前列”的目标迈进,必须紧紧依靠技术创新,打造新平台、构筑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必须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紧迫感,在创新引领、人才支撑、环境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发挥好创新引领的示范作用。

中车株机

中车株洲所大楼

株硬集团

牵牢技术创新的“牛鼻子”,加速培育新动能。中车株机、中车株所这些年为什么一直能发展这么好?归根到底,凭的是领跑世界的技术实力。株硬集团为什么发展一直这么稳?靠的是锻造全球过得硬的产品。闯市场、树品牌、创效益,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有技术创新这“华山一条路”。我们有些企业“日薄西山”,甚至被市场淘汰,就是没有技术,没有走好技术创新这步“先手棋”。株洲要发展,就要牵牢技术创新的“牛鼻子”,主攻关键领域、突破核心技术,形成更多原创性、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相融相生、互促互进。我们既需要龙头企业的“高大上”技术创新,加速产业技术从“追赶者”向“并行者”乃至“领跑者”跨越,也需要中小微企业的“微创新”,做大技术创新的同盟军,让创新真正成为推动株洲发展的“排名前列动力”。

做强人才支撑,厚植创新根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排名前列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有刘友梅、尹泽勇、丁荣军院士领军,有大批科技研发人才积淀,株洲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之源。 继续依靠人才,我们才能赢得未来。我市出台了“万名人才计划”“人才新政30条”,实施先进人才引领、领军人才聚集等八大工程,就是要五湖四海揽才、不拘一格选才。不仅要培养、引进工业技术人才,还要拓展思维,高度重视、广泛引进农业、金融投资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我们要让人才政策落地开花,结出硕果,让创新的活力源泉充分涌流,让株洲成为人才聚集的新高地、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做优环境做好服务,发挥倍增效应。技术创新是长期艰巨的探索过程,需要各方面的环境滋养。统筹创新政策、人才政策、产业政策等各类政策资源,较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环境的倍增效应。继续推动城市提质,创造宜业宜居的生活环境,擦亮“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金字招牌,吸引各类人才到株洲干事创业,较大程度地彰显城市环境的虹吸效应。努力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较大力度地激发社会环境的贴近效应,才能给创新以更加自由、灵活生长的“土壤”,让创新的价值导向和时代气息,在株洲全域滋长。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以“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我们必定能够在贯彻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新征程中,担当新使命,创造新作为,在创新驱动发展路上,贡献株洲智慧、株洲样本。

来源:株洲新闻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