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桃李春风]生活读本 溯源:旧时光的院子

株洲房产资讯频道 2021-12-17 16:54:58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从古至今,院子都不缺“追随者”。

从古至今,院子都不缺“追随者”。

不论是李煜的“秋风庭院藓侵阶”,还是白居易的“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散落于诗词中的只言片语,无不记录了古时文人墨客一致钟爱的生活形态——庭院。

推窗便可望见院中的茂林修竹,阳光透过绿荫投下斑驳的光影,不禁心生“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感慨;闲暇时约上三五知己,于院中纳凉小憩,温一壶偶得的佳酿,对诗吟诵,曲水流觞,醉翁之意不在酒,尽在交融的情谊之中。

院落里没有官场的纷争,没有世俗的侵扰,只留下“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悠然惬意,不问朝夕,不负时光。

|  绿城·株洲桃李春风实景图

一首人人耳熟能详的《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明志”之作。五柳先生的前半生,被俗世牵绊。“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潜早年怀揣着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五次出仕后最终辞官归隐田园。他厌倦了官场的迎来送往,厌倦了对上级的卑躬屈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当他突然醒悟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名利官场根本不是自己所求,也不是自己证明价值的少有途径时,那片梦想画卷,在他眼前缓缓铺开。

|  绿城·株洲桃李春风实景图

告别官场,回归乡野。这样的选择,虽有乱世中“明哲保身”的无奈,却也不失做人的智慧。舍下了官场的功名利禄,才得到了后世散落在院中的耕读为业,写诗自娱,岁月静好。随遇而安、享受生活,不见半分游戏人间的颓丧,反而是“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生活不在别处,就在当下。陶渊明将个人于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理想,纳入到以家宅为中心的空间中加以呈现,以构建出具有独特诗学及文化意义的家宅书写,家宅便成为了他内心精神呈现的一个折射镜。两千年前,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劈头喝问:“田园将芜,胡不归?”像是当头一棒,叩醒了无数困顿的心灵。从此,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被繁杂之事所羁绊时,心心向往的,总是那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 

|  绿城·株洲桃李春风实景图

她从千年前的画卷中走出,乘着时空的隧道自宋旖旎而来。宋朝,那里有才子佳人,也有良辰美景;有花好月圆,也有形单影只;有酒入愁肠,也有西风萧瑟。那些风月缠绵的故事,都随着诗人不朽的诗篇而流传至今。她,就是惊才绝艳的一代词宗——李清照。

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成婚,两人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互相切磋诗词文章,共同收集研究文物,比翼双飞。李清照的诗词创作也进入成熟期,更具神韵与风格。

然而,这样的美好生活只持续了一年多。公元1106年,她的公公赵挺之因受诬陷被罢官查办,不久便因病去世,赵家没落。赵明诚受到牵连,被罢官。在看惯了京城的尔虞我诈之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二人选择远离京城,远离政治旋涡,择青州筑院而居,过起了安静闲适的生活。

|  绿城·株洲桃李春风实景图

李清照非常羡慕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她借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将自己的居所取名为“归来堂”,将居室称为“易安室”,在这里度过了她一生中最为美好幸福的时光。在那些日子里,她和赵明诚常常一起外出,整理典籍,继续收藏金石书画。游历名山大川、寻常巷陌,收集各种金石与字画,然后一起校勘、整理、编号,写入《金石录》之中。就这样“折腾”几年后,宅子里就堆满了各种文物。论收藏之丰、藏品之精,在当时他们已成为大宋收藏界的佼佼者。

虽然不复昔日京师丞相府中的优渥生活,易安居士却在青州小院里找到了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和“月满西楼”、“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的浪漫一生。那一篇饱蘸情感写就的《金石录后序》里,言辞中尽是对院落生活的无限眷念。

|  绿城·株洲桃李春风实景图

《浣溪沙》

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宋】李清照

180万元/套

在售 普通住宅 叠拼 合院 中式地产 宜居生态地产

芦淞区莲易大道旁(红旗广场向东5公里) 查看地图

2021年 70年

四居 四居以上 |147-197 m² 全部户型

400-156-0036 转 421229
微信扫码拨打
微信扫码,快速拨打
我要看房:近期看房活动,楼盘优惠信息通知我 已有41人报名
立即报名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