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桃李春风]桃李寻年味 邀您共闹元宵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排名前列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排名前列个重要节日。远自汉代以来,民间就有元月十五张灯、赏灯的习俗,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作“灯节”。
按我国民间的传统,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会、猜灯谜、吃元宵,阖家团聚,其乐融融,充分体现了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元宵节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流传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趣味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不夜城中陆地莲,小梅初破月初圆。
新年排名前列佳时节,谁肯如翁闭户眠。
这就是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热闹场景。
在闹花灯的海洋里,有灯谜让你竞猜,于赏灯中射虎添趣;有龙灯绕你狂舞,于翻飞中动情欢;有灯笼让你投票,于评选中尽展风流;有汤圆让你饱尝,于赛吃中捧腹狂欢……这正是:“正月十五闹花灯,街衢断煞夜归人。”
隋炀帝曾写过《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一诗写道: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唐朝治世因社会升平,经济富庶,花灯更是大放异彩,盛极一时,活动规模相当浩大,观灯人潮万头攒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
唐玄宗时,延续西汉弛禁制度,京师长安更在元宵节前后三夜取消宵禁,扩大实施“放夜”,方便人民赏灯,唐以后花灯便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标帜。
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中说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诗词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
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
张悦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酣畅淋漓。
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中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节的盛况,但却蕴含着欢乐愉悦、热闹熙攘的场景。
两宋时期,元宵节的灯文化因得到皇室的大力倡行而益加发扬光大,使宋朝成为花灯发展的另一重要历史阶段。
苏轼说“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范成大说“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
欧阳修说“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这些名人都把元宵节美景写得有声有色。
元宵节不只是小家的欢聚,更是邻里大家庭的团圆。
2022年2月15日
绿城·株洲桃李春风
猜灯谜、抽红包、品汤圆
丰富趣味的活动,拉近彼此关系
你会发现,原来年味一直都在……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