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火爆!房贷利率下调首日,银行APP被"挤崩"?有查询结果不准,建行回应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期待已久的存量房贷调整已于9月25日正式落地!
9月25日,“存量房贷利率今起下调”的话题冲上热搜,在大量房贷借款人同时打开自己手机银行APP查询之际,部分国有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的手机银行APP或小程序一度出现系统繁忙或显示延迟的现象。不过,截至发稿前,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绝大多数银行APP的相关功能已可正常使用。
同时,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不少建设银行房贷客户在社交媒体反映称“手机银行APP上每月还款金额没少,而是缩短了贷款期数”。针对此现象,建设银行华东某分行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还款计划、期限等暂未更新,展示数据并不准确,还款期限数据以9月26日8时以后查询的结果为准”。
建行回应:以9月26日8时后结果为准
9月25日,伴随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下调正式实施,相关话题也引发大量网民讨论。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一些建设银行房贷借款人在社交媒体发帖称,打开该行手机APP后并未显示房贷利率下调;也有人表示,当前APP显示每月还款金额与此前相比并未发生变化,而是缩短了贷款期数,由此引发部分网民疑问。
一位家住南京的建行客户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已有建设银行工作人员向其解释称,“贷款基本信息的利率要9月26日更新,除了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界面查询到的房贷数据,其他界面包括还款计划、期限等都暂未更新,展示数据并不准确”。
对于“贷款缩短期限”的问题,上述工作人员还解释称,“目前查询还款计划时,以往月供数据匹配到新利率计划,系统会出现自然缩期现象,待次日重新查询后,月供金额会降低。”简而言之,当前客户查询的结果并不是最终结果,以9月26日8点后查询的结果为准。
据建设银行9月25日发布的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问答,9月25日8:00起,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APP、“建行智慧个贷”小程序等渠道“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功能查询利率调整结果;其他入口查询将于9月26日更新利率信息。
对于查询利率调整后客户的每期还款金额,建行称,9月26日8:00起,客户可登录建设银行手机银行APP,点击“借钱”-“我的”界面查询当期还款金额,点击“详情”-“还款计划”可查询利率调整后剩余还款期每期还款金额。
银行APP被短暂“挤崩”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首日,当银行房贷客户迫不及待打开手机银行APP查询最新下调结果时,大量用户涌入银行手机客户端,导致客户端被“挤崩”。
还有股份行客户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当日一大早就接到大量客户电话咨询,有客户还反馈APP系统无法显示,甚至有客户房贷利率调整并未成功。
浙江购房的张先生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9月25日一早,他打开某国有大行APP查询贷款页面时就显示“服务繁忙,请稍后再试”的提示,无法查询到房贷利率的确切下调结果;到了接近中午时仍显示“目前业务信息查询量较大,请稍后再试”。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包括部分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城商行手机客户端均出现了系统繁忙被“挤崩”的现象。不过截至券商中国记者发稿前,绝大多数手机银行已能够正常访问各类功能。
“我的房贷利率已从5.675%下调至4.2%!每个月可以少还150元。”家住江西赣州的张先生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2021年8月,张先生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47.5个基点的浮动房贷利率向工商银行借款,他房贷利率最高时一度高至6.125%。
如今,在此次银行批量下调房贷利率之后,张先生当前房贷利率水平已降至最新LPR水平,即4.2%。也就是说,张先生的存量房贷此次下调了147.5个基点,优惠力度可谓是相当可观。
有利于降低负担、刺激消费
据研究人士测算,此次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将惠及约4000万户、上亿居民。从幅度看,此次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平均降幅约为80个基点。以100万元、25年期、原利率5.1%的存量房贷为例,假设房贷利率降至4.3%,可节约借款人还款支出每年超过5000元。
此前,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存量房贷中,80%是首套房贷款,其中2016-2021年发放的贷款利率比较高,大约在60%左右。“此次平均下调80个基点,对应存量房贷下调50个基点,减轻存量房贷月供的主体在500-1000元之间,有效降低月供支出,温和释放被挤压的生活消费”。
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此前在提及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时表示,存量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降,对借款人来说,可节约利息支出,有利于扩大消费和投资;对银行来说,可有效减少提前还贷现象,减轻对银行利息收入的影响;同时,还可压缩违规使用经营贷、消费贷置换存量住房贷款的空间,减少风险隐患。
中信建投证券此前研报也指出,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政策目标是减少提前还贷,一方面能够帮助减少居民支出、修复居民脆弱的资产负债表,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开源节流”帮助居民提高净收入、促进消费支出;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部分银行减少因提前还贷造成的经营压力。
责编:桂衍民
校对:王蔚
文章转载自:证券时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