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造血”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株洲房产资讯频道 2017-12-18 15:49:2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发动机”,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发动机”,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

找准穷根,着力根部“造血”,我市搭建起产业发展舞台,鼓励引导困难群众当主角,探索出一系列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

▲ 炎陵县策源乡农村

把好“方向盘”:构建“造血式”扶贫机制

山上笋竹林、杉木林,山脚黄桃、猕猴桃种植园,林间黑山羊、土鸡、黄牛养殖基地……走进炎陵县策源乡朝阳村,一个个勃发生机的“产业车间”让人振奋。

县有统筹安排、乡有特色园区、村有专业合作社、户有致富门路,我市“四位一体、点面结合”的产业扶贫新格局,已然形成。

各县市依托县域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出台产业扶贫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炎陵县重点推动“一带八基地”建设,即乡村旅游风光带和特色水果、高山茶叶、笋竹林、油茶、炎陵白鹅、高山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基地,带动5897户19462名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

各乡镇依托本地产业基础,打造1个以上、带动20%以上贫困户增收脱贫的特色产业园区。贫困村依托当地能人,建成1个以上、带动50%以上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扶贫专业合作社。攸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08年的3家发展到目前的379家,带动农户2.4万余户。

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千差万别,贫困户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也不尽相同。我市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让产业既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也适应扶贫脱贫的现实。

架起“连心桥”:利益联结握指成拳

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按照“四跟四走”的路子,我市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资产受益等模式,建立企业和贫困户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懂市场、会经营的人做“领头雁”,增强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黏性”。

炎陵县扶贫办与炎陵神农生态茶叶公司、农商行、贫困户、乡、村签订“六方协议”,将产业帮扶资金委托给神农生态公司,发展炎陵红茶,按不低于10%的比例分成,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推进精准扶贫,必须号准“贫脉”,对症施治,全市养殖行业探索出6大扶贫模式。

茶陵龙华农牧、炎陵福来喜鹅业采取“统贷统还、固定分红”模式,形成扶贫贷款资金的聚集效应。

茶陵林丰牧业、株洲县银丹公司采用“分养统收”模式,解决养殖贫困户产品的销路问题。

攸县宁家坪镇双松村、株洲县朱亭镇政花村以“直投促产”为模式,由对口帮扶部门和村集体直接投入建设养殖场,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有稳定来源。

只有真正把贫困人口纳入到产业链中,才能变资金到户为效益到户,让扶贫资源精准地落到贫困户身上。

奏响“大合唱”:多维联动多策并举

黄浦江畔,罗霄山下,两地远隔千里。今年1月,茶陵县与上海巨昂投资公司签订“天使之橙”产业扶贫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每年向上海供应鲜橙2亿公斤,带动当地近5000名贫困农民种植脐橙。

给钱给物不如给产业。我市把招商引资作为带动产业扶贫的突破口。近4年来,共引进产业扶贫项目157个,引进资金1.44亿元,流转土地31.4万亩,带动贫困人口11947人。

扶贫开发是民生工程,需要多维联动、多策并举。

“百企帮百村、百村建百社、百员联百村、百社扶万户”,把政府力量、群众力量、社会力量共同嵌入脱贫攻坚的“链条”,同向聚力除“病根”,靶向发力去“病灶”。

市县乡三级制定“一对一”帮扶方案,为贫困户送上“精准套餐”,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

扶贫花开幸福来。据统计,我市18.4万贫困人口中,已有156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2.35万户、8.17万贫困人口参与产业扶贫,占比为44.4%,年人均增收1887元。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